媒体发声 | 安徽日报:村里来了会看病的“机器人”

2018-08-31 12:45:35

以下全文转载自2018年8月31日出版的《安徽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在旌德县庆丰村了解村医助手机器人使用情况。 朱于斌 摄■本报记者陈昌清程茂枝

  

“有了这个机器人,等于给我们送来一个会看病的大学生! ”8月14日,记者在旌德县蔡家桥镇庆丰村采访时,村医江繁荣转述村民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对村医助手机器人的欢迎。

村里来了个会看病的机器人!2017年9月起,这件新鲜事就在基层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匮乏的旌德县一些乡镇流传开来。一年来,小小的机器人犹如一个个“妙手神医”,走进这个山区县的贫困村落,给广大贫困群众送去生命的福音。

辅助医疗,让村民看得上病
患者赞叹:“坐在家能找县专家看病”

走进庆丰村卫生室,江繁荣桌上放着的一个白色小型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宽、高约30厘米,由一个小型触摸屏、一个摄像头、一台便于远程操控视频摄像和通话的旋转底座组成,重量大概1公斤。

“别看它小,功能可不少哩! ”江繁荣为记者简单演示了机器人的用法。机器人里存储着居民健康档案,点开一个用户,就会出现智能监测、基本诊疗、慢病管理、健康评估、签约服务等多个菜单,其中基本诊疗菜单下又包含中医诊疗、西医诊疗、远程视频和双向转诊四项子功能菜单。 “它就相当于一个全科医生,啥都懂。 ”

村里配这么高大上的机器人,是不是有点赶时髦?针对记者的疑问,随行的旌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振宇道出了其中的苦衷:“我们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口少且分散。医疗资源不足,人才紧缺且老化,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医技人员严重匮乏。全县63个村卫生室有6个村没有村医,在岗村医60岁以上的占1/3,其中70岁以上的 7人。 ”

“基层缺医已经成为我县健康脱贫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宣城市委常委、旌德县委书记周密如是判断。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他认为,目前靠大规模招村医不现实。经过缜密调研,旌德县于2017年9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决心独辟蹊径,用智慧医疗的办法解决基层缺医的“痛点”,探索一条健康扶贫的新路子。

很快,40台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被部署到像庆丰村这样的“医疗末梢”以及镇卫生院和县医院。来自蔡家桥镇凡村的王光明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他患有高血压,时常胸闷,到外地治疗也不见好转。今年6月份,江繁荣拎着机器人来到了他家,现场视频连接了县医院内科医生汪门友,诊疗后吊了3天参麦注射液,症状大为减轻。他现在逢人就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机器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县里的专家,以后看病就找它了。 ”

赋能村医,让村民看得好病
村医感慨:“中医的方子我也能开了”

“现在机器人已成了真正的助手,我带着它走村串户,近1年来用它进行中西医诊疗400余次,远程会诊48次。 ”江繁荣说,机器人提供的中、西医诊疗功能可辅助他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 “特别是中医,以前我不太懂,不敢开方子,现在经过县里组织的培训,有了机器人的帮助,我能为一些慢病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了。 ”

学西医出身的江繁荣开中药方子,他的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中医专家诊疗系统汇集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后台知识库运营管理系统,对内、外、妇、儿等200多个临床病种进行辨证施治,“经多位国医大师验证,开出的方子科学可靠。 ”另外,他还可通过机器人随时和县医院中医科医生杨后长视频联系,在他的指导下开展中医诊疗。

在旌德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记者看到,杨后长的办公桌上也放着一台机器人。 “所有配机器人的村医都可以随时和我联系,进行远程会诊。 ”杨后长说。该院院长王朝富介绍,县医院一共有3台机器人,分别放在内科、中医科和医共体办公室,下联全县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往上可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连接省立医院和省儿童医院。 “每天都会接到2-3次远程会诊请求,都是基层把握不准、难一点的病,有的现场指导,有的疑难症预约到县里来看。 ”

除了基本诊疗外,机器人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方面也能发挥重大作用。在蔡家桥镇朱旺村,记者遇到前来测血压的王腊腊老人,只见村医童群慧在触摸屏上输入老人的姓名,立即调出老人的健康档案,通过连接机器人的血压计测出老人血压后,自动上传保存在机器人内。 “过去搞慢性病管理、签约和履约服务时,需要手工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再录入电脑。现在有了机器人,就可直接获取检查数据并生成信息,省去了手工录入时间。而且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可随时调阅,血压等变化曲线一目了然,为疾病诊断和健康指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童群慧说。

助力扶贫,让村民看得起病
贫困户说:“机器人给我省了不少钱”

由于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因素,山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看病格外难,很多时候往往是“小病扛、大病挨,临终才往医院抬。”家住三溪镇双河村的贫困户李水根过去就深受看病之苦,“从家到县医院有30多公里山路,坐车来回要半天时间,车费也要几十块。 ”最近他头疼,失眠多梦,来到村卫生室后,村医洪小钟用机器人给他量了血压、问了病情,并联系了县医院医生为他远程诊疗。这让李水根十分高兴: “小小机器人给我省了不少钱。 ”

吴振宇告诉记者,旌德县通过助手机器人项目,希望探出一条“健康扶贫+智慧医疗”新路径,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试点期间,8个贫困村的村医携带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重点为22位长期受病痛困扰的贫困人口定期提供上门服务,拿出精准的治疗方案,做好转诊等服务;在医药和医保方面,全县还为贫困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方案。县里成立了中心药房,根据村医在助手机器人辅助下开的药方,由中心药房向村卫生室提供目录外的药品,通过邮政系统统一配送,贫困户配送费免收。同时,根据当地贫困人口的医疗报销政策整合支付系统,为贫困患者提供一站式结算,享受贫困人口“351”“180”政策,并提升慢病报销年封顶线,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旌德县卫计委主任汪海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助手机器人开展中西医诊疗服务计4916人次,其中贫困人口634人次;远程会诊计1098人次,其中贫困人口262人次。 “助手机器人优先用在贫困村,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管理、服务,能够很好地收集贫困户疾病、就诊、用药和费用等信息,对贫困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诊疗方案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

展望前景,智慧医疗进乡村
专家建言:“补齐短板才能扎根基层”

从2017年9月试点至今,旌德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已经升级优化12次了。采访中,多位乡村医生向记者介绍,他们在使用机器人过程中,发现诸如系统反应迟滞、语音识别不准、触摸屏不灵敏等问题,会及时向机器人研发公司——经纶世纪医疗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反映。同时,与机器人一起配备的蓝牙血压计深受乡村医生的喜爱,大家希望能配发更多与机器人对接的可穿戴设备,如蓝牙体温计、蓝牙血糖仪等。该公司创始人余中博士说:“为了让机器人更好用,我们将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自试点以来,几乎每月都会进行版本升级。 ”

为了保障机器人的运行管理,旌德县政府制定了 《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项目收付费、运行保障、绩效考评、培训、使用管理、加强宣传6个配套文件。同时,加强督导和绩效考核,激发村医使用机器人积极性。

余中坦承,目前助手机器人在技术准入与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管理等方面还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医疗责任、信息安全等风险管控仍有待规范,相关配套政策也亟待健全完善。此外,助手机器人使用中,还存在提高村医使用率和群众信任度等挑战。他建议,下一步推广中,要进一步强化村医培训,为基层全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渐进式引导群众改变就医习惯,从而逐步补齐短板,让助手机器人真正成为扎根于基层的“不走的医生”。

而在周密看来,尽管村医助手机器人项目还需不断完善,但其取得的效果已很令人振奋,今年9月,这项试点将在全县全面推广。他表示,健康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系列工程中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工程,全县将扎扎实实地把智慧医疗和健康扶贫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健康扶贫的特色之路,真真切切地造福山区贫困群众。